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教育新力量】「台灣解方 × 世界對話」從桃園出發,讓教育創新連結世界

【教育新力量】「台灣解方 × 世界對話」從桃園出發,讓教育創新連結世界

在全球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實中,要如何讓「學習」不再只是特權,而是真正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今(2025)年10月23日下午,國際永續教育協會IASE、台灣永續創新行動教育協會、The Green Book共同於EDit台灣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的開幕式中,策劃「台灣解方 × 世界對話」活動。活動邀請來自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 Phipps 、聖文森與葛瑞那丁的 Steven、海地的 Christina 、奈及利亞的 Yasin 與衣索比亞的 Halefom 等國青年代表,與台灣18組獲得IASE教育影響力大獎的教育創新團隊共同齊聚桃園會展中心、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共創對話。

「台灣解方 × 世界對話」以論壇結合工作坊的形式進行,並以UNESCO ESD 2030GCED的對話框架設計,期盼能輸出台灣在教育創新的經驗,在國際青年的合作下,成為解決開發中國家教育挑戰的重要參照。

IASE, Innoaction與TGB三方簽署國際合作協議,放大台灣教育影響力/Innoaction 編輯部

從教育挑戰出發,讓真實的故事被聽見

本場對話邀請學習家共同創辦人、30國青年永續論壇學習長于亦知擔任主持,並攜手雜學校蘇仰志校長啟動教育對話與國際合作簽約儀式,替活動揭開序幕。接著再將主場還給國際青年、交棒由各國青年代表分享,讓台灣的教育團隊能夠洞察這些國家在教育上所面臨的現實挑戰。

這次活動的主持陣容除了于亦知外,也邀請了IPower培力學社的吳宇倫秘書長擔任共同主持人。作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正式認證之SDG Impact Standards 課程講師的他,目前長期扎根於北海岸地區,推動在地社會創新與實驗教育。這次對話即在他與于亦知的帶領下,將國際永續影響力衡量的思維帶入教育設計,協助在場參與的教育團隊從問題出發思考、設計影響力,最終提出得以產生社會改變的具體行動。

來自海地的 Christina 分享其母國的教育挑戰與機會/Innoaction 編輯部

而這次的五國青年代表,除了將獨到的觀點帶到論壇,更呈現了各國迴異的教育問題:有的國家師資長期不足、讓偏鄉的孩子無法穩定受教;有的地區網路與設備落後、使學生因數位落差被世界拋在後頭;有的國家則在性別平權上仍存在制度性限制、造成女童教育機會明顯不足。分享過程中,來自海地的代表Christina亦特別製作了Case Study簡報,從數據和實例帶領台灣團隊思考跨國數位教育結合、貧富差距教育資源、災害教育等共有議題。

台灣教育解方,與世界共創未來

而在國際青年分享之後,這場活動的重頭戲才真正登場:教育解方共創工作坊。工作坊現場分為兩組,分別由于亦知與吳宇倫帶領,在30分鐘的共創時間裡,讓國際青年與台灣團隊針對「教師培育、數位落差、性別平權、青年技能與創業、永續教育」等五大主題展開討論。

由于亦知與吳宇倫兩位講師帶領台灣教育團隊與各國青年共同設計解方並發表/Innoaction 編輯部

主持人于亦知指出:「教育的力量,不只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更是幫助年輕人看見自己能對世界產生的改變。」這是他從多年投入青年生涯發展培力的經驗所發出的呼籲,而現場的這些青年,就是他口中的實踐者與見證者。這些來自海外的教育第一線聲音,深刻的讓現場的台灣教育團隊感受到:教育問題真真切切的,是社會結構與永續發展的縮影。

在工作坊結束後,藉著國際青年與台灣團隊的共創與激盪,讓在場所有參與者留下了各種充實而精彩的構想。從「跨國師培交流平台」、「行動數位教室」,到「女孩STEM學院」、「在地青年創業課程」……這些構想,不僅反映各國教育的迫切需求、提供可行而具韌性的方案,也展現出台灣教育界創新的設計能量與包容性。

教育解方草案,從桃園走向巴西

從一開始的分享到共創的過程,參與者依序經歷了跨國文化的結合、思想觀點的滲透、與教育需求的洞察,而整場活動的最後則以上台發表收尾。這個歷程不僅將對話的共創能量轉化為實際的提案,更見證了青年的跨國合作。同時透過新聞報導與全球教育夥伴的多元參與,讓觀點的省思向社會大眾展開,再次讓台灣教育創新走向世界。

兩組的報告中,其中一組提出了「行動教育共學站」的概念,期許能借鑑教育科技團隊的專業,將台灣的經驗輸出至非洲、加勒比海等地區,進行在地化教材與多元學習空間的建立。另外一組則進行「跨文化師培計畫」的設計,以線上平台為基底、結合教育志工與海外青年的創造力、共同進行課程設計,透過啟動學伴計畫,開拓國際教育新視野。

IASE教育影響力獲獎團隊完成工作坊後獲頒證書上台合影/Innoaction 編輯部

從台灣出發,讓教育成為永續的力量

「台灣解方×世界對話」所實現的,不只是一場論壇而已,更象徵著一種新的教育外交模式——透過青年共創,將台灣的教育能量轉化為國際合作的行動方案,從對話中找到世界的解方。在全球化與永續發展並行的時代,傳統的教育已經不足以應付時代的變革:教育早已不再是培養知識而已,更是創意的延續、技能的傳授、推動社會創新的核心。
來自加勒比海友邦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青年代表Phipps分享其觀點與該國教育挑戰/Innoaction 編輯部

從一群自桃園出發、把教育問題變成跨國共創契機的青年,一種全新的國際對話形式正在萌芽。而這正是這一場對話活動的核心精神:「當我們把問題與希望連結,教育就成為行動的起點。」從台灣在地的團隊、走進是解的視野,從一場青年的對話、到一場教育家的行動,這群青年正在用教育與創意,一步步改變未來。

 

 

Innoaction北部採訪中心/桃園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