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出發,走向亞馬遜的全球對話現場
Rebecca Shen 在開場中指出,今年COP30的綠區將是青年行動者展現創新能量的舞台,並將以「NextGen Climate Lab」為主題設置攤位,展出青年自主策劃的專案、科技永續創新、以及社會企業實踐成果。她強調:「氣候行動不僅是全球議題,更是世代責任。台灣青年帶著具體方案與國際夥伴對話,讓永續解方成為跨國合作的語言。」
會議由華少基金會董事長魏名聰主持,邀請與會的各領域夥伴互相認識、交流彼此的角色與任務。出席者包括世台基金會秘書長Alice、聯合國OICT辦公室資深顧問黃一展、學習家共同創辦人余亦知、「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得主陳羅以、張禎晏、宋旻、吳宜庭、《INNOACTION永續青年誌》總編輯魏弘展、Aquacendo點亮濾水壺創辦人柯承睿、資訊後勤中心Tony與Thomas、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 陳婉昀、Global SDG Alliance 專案經理曾華翊、350.org 亞洲區管理總監張良伊,以及The Icons媒體創辦人許復與業務總監Gary等。
聚焦藍區與綠區任務 以青年視角連結世界
聯合國OICT顧問黃一展在會中為大家進行了COP30的「焦點觀察」簡報,帶領與會者掌握今年大會的主題趨勢與藍區會議的主要議題。他指出:「今年COP30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在全球地緣政治不穩、氣候融資緩慢的背景下,如何維持青年氣候行動的國際聲量與實質參與。」
這次青年代表團的行動任務橫跨藍區與綠區,除了協助參與方邊會、國際媒體採訪與報導撰寫外,青年代表們也將輪流在攤位主持不同時段的專案介紹與互動展示,推動國際交流邀約與解方分享。此外,團隊並針對潛在突發狀況(如交通延誤、場館調度、設備運輸等)進行了充分討論與預演,確保現場運作順利。
媒體合作與現場支援 從台北到巴西的行動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行前小聚也迎來媒體夥伴The Icons的加入。創辦人許復(Harry Hsu)與業務總監Gary為現場青年分享了媒體採訪的專業經驗,並與青年代表進行策略性討論,規劃如何在COP30現場即時發布新聞報導、影像紀錄與社群更新,讓Z世代青年永續行動在國際舞台上被更多人看見。
活動在溫馨的Pizza小聚中持續延伸,與會者圍繞媒體合作、後勤支援及跨界聯動進行了深度交流。大家一致期待在貝倫的現場能共同完成更多倡議交流與影報導協作,讓「NextGen Climate Lab」不只是展示攤位,更是一個跨國共創的行動基地。
挑戰重重:高漲的住宿壓力與全球信任危機
在輕鬆交流之外,與會者也共同討論了COP30可能面臨的現實挑戰。由於貝倫是亞馬遜流域的重要門戶,當地基礎設施仍在趕工,房價與交通費用在會前已飆升數倍,使得參與各國代表團面臨後勤壓力。同時,全球氣候融資議程進展緩慢,加上部分國家內政變動與能源政策回擺,讓「氣候正義」與「永續承諾」的國際共識面臨考驗。
華少基金會董事長魏名聰表示:「地球急需下一個世代的行動力(NextGen Action),釋放更多永續解方。這不只是一次參與會議,而是一場青年行動的集體實驗。」
以希望為座標,巴西見
小聚最後,與會者彼此祝福,相約在亞馬遜河畔相見。青年代表們將肩負雙重任務:不僅是觀察者,更是實踐者——在COP30的國際舞台上,以台灣青年的專案行動與故事,傳遞「從島嶼出發、連結世界」的永續信念。
註:COP30將於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舉行,這是首度於亞馬遜流域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預期超過196個締約方與6萬名青年、企業、政府與公民社會代表齊聚,為《巴黎協定》十週年後的全球行動定下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