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從澎湖啟程的永續之旅:大慶旅遊李桂棻執行長的永續旅遊新視野
Joyce於 2025EDit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與Global SDGs Alliance主席對談海洋教育/大慶旅遊

從澎湖啟程的永續之旅:大慶旅遊李桂棻執行長的永續旅遊新視野

當永續真正滲透進日常、成為一種生活的模式,其將不再是一種刻意選擇,而是一種習慣。除了環保產品、永續飲食外,永續旅遊也成為近年頗受大眾關注的熱門模式,促使旅遊業的永續轉型成為下一世代的重要布局,也讓島嶼企業發揮了更多想像與可能。

從家族傳承到永續轉型──一個來自島嶼企業的覺醒

創立於澎湖的大慶旅遊(Bliss Travel),至今已與這座小島相伴將近一甲子。對他們而言,「旅遊」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一種文化與環境之間的交流方式。而現在這份橫跨一甲子的理念,也正式被返鄉的三代接班人:李桂棻(Joyce)扛下。

出生在澎湖的Joyce,雖然從國小開始就因求學離開澎湖、直到畢業後才選擇返鄉繼承家業,卻散發著島嶼地道的沉穩與自由、在談吐間藏匿著幾抹海風的節奏。因著在島嶼間走跳來往的歷練,她深信:這一座海島不應只是旅客短暫停留的目的地,更應該成為激發思想與行動的啟蒙場域。

「我們希望讓旅客在旅行中理解環境與自己的關聯,而不只是拍照與消費。」Joyce說明到。而這一份期許,就成了她帶領大慶旅遊逐步從傳統觀光產業轉型、成為兼具教育與社會責任企業的動能,讓旅行社跳脫「服務業」的框架,更能駛進教育與永續的航道。

從暫停到重啟:重新定義旅行意義的疫情

旅遊業本來就是「靠天吃飯」的行業,從氣候因素、環境變遷到政策波動,都會產生無法忽視的影響。2019年爆發的那一場疫情、隨之而來的全球性封鎖與停擺,就恰好給了旅遊產業一記重擊,也給了Joyce重新審視產業本質的契機。

「如果企業僅以銷售旅程為目標,,而忽視環境與社會變遷的風險,下一次的中斷將比這次疫情更嚴重。」Joyce說道。她常邀請大家想像,一張在每一個角落與座標都被天災標記覆蓋的世界地圖:「那時,我們還能去哪裡旅行?」

倘若這一張假想的災難地圖成真,除了是對旅人雙腳的禁錮,也扼殺了旅遊業者的生存空間:旅遊與永續之間的依存,是不可抹滅的。這一張地圖的假想,就成了Joyce帶領大慶轉型的原點,讓她決定要讓讓旅遊不再只是移動,而是教育與改變的過程;同時,也促使她開始參與國際環境論壇、親眼見證氣候變遷如何重塑全球經濟與旅遊生態,並提出屬於大慶旅遊的「ESG Travel Design」概念,透過環境教育融入旅程設計中,讓每一次出行都能兼具探索與反思。

Joyce贊助偏鄉學校 走進澎湖南方四島, 讓孩子理解海洋的脆弱與珍貴,讓永續意識在下 一代心中扎根/大慶旅遊

教育導向的旅遊實踐,讓學習在島嶼上發生

在落實「教育性旅遊」的過程中,與學校的縝密合作就自然成了實踐理念的催化劑。Joyce強調,永續不應該是抽象的目標,而是一種能「被體驗」的教育歷程。因此,大慶旅遊近年積極擘畫了多場「行動式學習」專案,幫助學生用五感親身體驗永續。

其中一場專案,就是與蘇澳岳明國小合作的特色課程「航向未來蔚藍」課程中以海洋永續作為核心出發,由學校帶領學生探究氣候變遷、海洋汙染與生態鏈的連結,並實際前往澎湖珊瑚白化現場與海龜棲地,賦予學生在生活周遭見證議題的機會、讓他們能地方出發,思考全球環境問題。

大慶旅遊也同時與岳明國小啟動聚焦於「從淨灘到復育」的專案合作,安排學生、旅客一同參與珊瑚賦予與海洋生態維護,以實際的操作體驗讓「旅者」能夠昇華成「守護者」,實際發揮影響。「許多民眾在參與環保行動的時候,都僅止於淨灘、卻缺乏對海洋系統的深入了解」Joyce解釋到:「旅遊,不必只停留在回憶裡,更可以是學習的媒介。我們希望,把好的觀念當作種子帶上旅途,讓它在不同地方落地、生根、再往外擴散。」

Joyce與岳明國小師生們以帆船展開環島海洋教育旅程,在澎湖透過食魚教育,我們學習尊重海洋、理解生態/大慶旅遊

從地方出發,以溫度連結青年、社區與家庭

除了投入學校教育外,大慶旅遊也將自己的永續理念向社區延伸。「澎湖擁有低碳島與國家公園的天然條件」Joyce解釋到:「我們的目標,是讓旅遊成為教育與地方發展的橋樑。」為此,Joyce啟動與澎湖地方創生的合作,帶領各地師生及團隊走入在地社區、走訪傳統漁村,與當地居民共同探討漁業永續、低碳生活與文化保存等議題。這樣的模式,不僅讓青年有機會返鄉就業,也在觀光與教育的邊界充分揮灑了創意與專業,實現Joyce所倡導的:「永續不該是口號,而是一個能讓世代共存共榮的實踐過程。」

而在高度競爭、壓力龐大的旅遊市場中,Joyce也深知「體驗的溫度」才是品牌的核心:「永續旅遊不是冷冰冰的政策,而是一種讓人感受到連結的旅程。」她希望每一次旅行都能成為家庭間的連結與療癒時刻,同時藉由 ESG 旅遊理念,引導企業在經營之外思考社會影響力。

Joyce深信:「旅行的價值,不只是看世界,而是在人與人的互動中重新理解生活。」因此,在規劃每一次行程前,大慶團隊都會深入了解參與者或合作單位的文化背景,貫徹「建立連結」的堅持。同時也以「旅程即人生」的概念推出「家族圓夢之旅」,替家族的共遊時光鑄下美好的回憶,實現從文化連結到家族聯繫的多層次形成。

投資永續,開創企業的價值資本

在許多企業仍將永續視為「額外成本」的時代,Joyce卻認為「永續是一種投資」,雖然無法立竿見影的看到成果,卻值得長遠地植入品牌精神。「這一項投資,不僅是對環境,更是對人心的信任」Joyce解釋到。正因如此,大慶旅遊才會在她的推動下實現跨領域的整合,不僅與地方政府及學校合作,也成為企業 ESG 執行的顧問夥伴,協助規劃具社會影響力的旅遊專案。

Joyce也指出,未來旅遊產業的競爭,將不再是價格與速度,而是價值與深度:市場會開始追求、選擇能引發情感共鳴、能學習成長的旅程。「旅遊是人與土地的對話」她總結到:「永續就是要讓這段對話得以繼續。這是我們團隊的共同信念。」

從澎湖到世界:讓島嶼故事成為全球解方

隨著大慶旅遊的轉型與跨界整合的推動,近年來Joyce對於永續對話的實踐,也逐步踏出「旅遊」的框架。除了積極參與論壇、峰會,Joyce也曾赴「台灣解方 × 世界對話」活動,以企業代表身份分享大慶的經驗。

「國際青年若能走進澎湖,與在地青年一同交換彼此觀點,將能建立更深層的文化與環境連結。」她說明到:「我觀察到,現今的澎湖的青年只有以『澎湖人』的角度看澎湖;但如果有機會與國際青年交流,透過國際視野審視家鄉,將能發現家鄉全新的無限可能。」

她也直言,地方政府與民間產業力量的整合,仍存在不小的斷層。目前在澎湖,包含珊瑚復育在內的許多保育行動,實際上都是由民間企業自行推動,無論是在地力量的整合、民間產業資源的均等分配,都會需要公權力的挹注與投資;在現今的框架下,唯有各界攜手合作、整合資源,才可以讓「島嶼解方」一步步從口頭承諾,到看的見、摸的到的具體行動。

Joyce 在「台灣解方×世界對話」工作坊與瑞典講者及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青年交流/大慶旅遊

心的航程:從島嶼出發的啟發

對於這位島嶼旅行的設計師,對於旅行的意義,Joyce也有相當深刻的見解。「旅行的意義,不在抵達!」她分享到:「而在過程中留下的理解與體悟。」世界很大,旅行正是最能被理解、被實踐、被延續的教育形式:從產業轉型到世代教育、從家族傳產到社會企業、從地方行動到國際對話,Joyce走的每一步,都在推展更多旅人在旅程中的收穫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