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我家門前有……觀光客!過度觀光的代價與挑戰

我家門前有……觀光客!過度觀光的代價與挑戰

郭羿群|發行總監

光羽文化執行長、INNOACTION雜誌發行總監。

致力於透過教育和倡議,凝聚每一份關心永續的微光,照耀屬於每個人的閃耀夜空。

致力於在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完成那些我應該的、相信的改變。

2024年,日本的境外旅客人次創下了歷史新紀錄,達到了驚人的3,687萬:相較前一年(2023)增加了47.1%外,也比疫情前(2019)高出了16個百分點,已經遠遠超越了台灣的總人口數。而這些觀光客,一年就貢獻了34.3兆日圓的產值,相當於全國GDP的5.6%。

對當今的日本來說觀光產業毫無疑問的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但大量湧入的外國觀光客對社會風化的破壞、生活環境的衝擊、日常空間的壓縮,對於觀光地區的本地居民來說,卻也造成了許多麻煩與困擾。

遊客多到成公害,生活環境淪為犧牲品

觀光公害(Overtourism,オーバーツーリズム)又稱過度旅遊,指的是因為觀光客人數過多,造成地域壅塞、生活品質下降的現象。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 的定義,當旅遊對於當地生活,包含市民的感知生活質量(Perceived Quality of Line)與遊客體驗質量造成負面影響時,即稱為觀光公害。

遊客對觀光地最直接而顯著的影響,就是在生活空間上的限縮與壓迫。在許多本就地狹人稠的都市地域,遊客的湧入會直接與在地居民競爭日常生活與通勤交通的空間上。以京都來說,因為文化保存、地形、發展脈絡等因素,其軌道運輸設施並不如東京等都市完善,從而高度仰賴公車作為通勤工具。而大量的遊客湧入、尤其是攜帶行李廂的遊客,就造成了本地人於通勤上的不便與困難。此外,在祇園花見小路等處肆意進入私人巷弄的觀光客亦嚴重侵擾了當地人的隱私與生活空間,造成居民的生活品質受到壓迫。

同樣受到拍照影響的,還有位於神奈川縣的鎌倉。鎌倉江之電(江ノ電)鎌倉高校前的平交道,因是知名動漫《灌籃高手》的經典場景而吸引大批粉絲打卡取景,然而卻衍伸大量遊客佔據馬路拍照的亂象,阻礙交通進行,嚴重降低當地人的生活品質與運輸系統的安全。

除此之外,人潮的急遽增加也會導致環境品質下降與汙染事件的增加。出於鼓勵減少浪費及反恐安全考量,日本的路邊垃圾桶設置並不普遍,但這也導致了許多貪圖方便的遊客選擇將垃圾隨手丟棄,甚至出現在公共廁所內集體放置寶特瓶的缺德行徑。

不會閱讀空氣的迷惑行為

日本是一個高度秩序化且仰賴社會規範的國家,其文化中非常講究社會禮儀以及閱讀空氣(空気を読む),尊重場域內的其他人、理解各場域的規範和行為準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當外國遊客無法理解與遵守在地的禮儀規範時,就會造成嚴重的文化衝突。而這些違反社會規範、為他人帶來困擾、妨礙社會秩序的行為,就稱為「迷惑行為」(めいわくこうい)。

以搭乘電車與地下鐵來說,觀光客常見的迷惑行為包含在電車上講電話、大聲喧嘩、不遵守先下後上的秩序、無視咳嗽禮儀、將音樂外放等等。這些行為的共通點就在於會「影響場域的其他使用者」,對於有著根深蒂固的「尊重他人」文化的日本來說自然是一大禁忌。

據台灣媒體引述,日本的一項調查顯示,有高達61%的日本人認為觀光客的不禮貌行為應該被列為修先改善項目,顯示因著對文化的不理解、不尊重、不配合而產生的各種「迷惑行為」已經切切實實的影響了當地人的生活品質,成了名符其實的觀光公害。

從財政下手,舒緩觀光公害

觀光公害影響的不只是住民,對於觀光客的觀光品質、文化體驗也都會產生衝擊。而觀光公害的核心成因之一:「高度集中的觀光人口」,也成了首要的解決項目。觀光地除了透過科技整合,以人口統計、數據看板等方式實施人潮分流與管制外,同時也藉由導入觀光稅收機制等,減少人口於單點、長期性的滯留活動。例如京都近期就有調漲觀光稅率的打算,希冀透過相應的財政舉措提升觀光品質,並達到篩選與減少非必要的觀光人次、誘導向周圍城市分流的效果,以疏導京都龐大的觀光壓力。

除了觀光稅外,亦有地區、機構提出實施本國人、外國人的差別費率,以減少外國觀光客的接應成本。這樣的措施雖然可以有效達到抑制觀光人次的目的,卻也引發歧視性政策的討論與爭議。兵庫縣姬路市的市長就曾對姬路城的門票提出構思,計畫將外國人的參觀費用提升至四倍,以應對過度觀光問題。不過目前最終的確定方案僅針對市民、非市民的成人票實施差別費率,且價差僅1500日圓。

目前包含執政的自民黨在內,也都曾進行取消外國人免稅制度的研議。以2024年的數據估算,旅日外國觀光客的消費額就達到8兆日圓以上,約免除了兩千億左右的稅額。取消免稅制度將可減緩購物型觀光的人潮與「爆買行為」,同時穩定國家的財政收入,並避免實施向國民轉嫁租稅壓力的政策。

尊重理解,文化永續亦是根本之道

日本政府目前仍以2030突破年六千萬觀光人次的發展目標提攜國內觀光產業,相較於目前的三千六百萬人次,未來的五年內將迎來將近兩倍的成長。雖然在目前的產業規模下,對國內人民生活品質的影響與衝擊,就已經引起廣泛的民怨,但以當前觀光業對於經濟的重要性來說,一昧的限縮觀光人次並不是抑制觀光公害、減少過度旅遊的最經濟辦法。

在導入科技分流、財政舉措的同時,就如同前述調查統計的結果:針對觀光客的文化教育是最基層也最重要的維護措施。增進遊客對在地文化的理解、教育遊客對社會規範的尊重、敦促遊客對禮儀風俗的內化,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工程。而作為遊客,則應該秉持著「入境隨俗」的心態,尊重當地的風土民情與社會文化,成為一名有素質的觀光客,而不是侵門踏戶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