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十分國小,十分回憶:帶領學生落實永續,偏鄉小校的轉型之路

十分國小,十分回憶:帶領學生落實永續,偏鄉小校的轉型之路

坐落於樸實老街裡的十分國小,是一所從大正六年(1916)就開始默默在平溪的青山間作育英才的百年老校。這座學生人數僅不到30人的小校,曾因少子化、人口外移一度面臨廢校危機;如今卻憑藉著在地共榮的經營模式與放眼永續的特色課程,成功走出困局,甚至榮獲行政院永續發展獎、新北市教學卓越獎等多項殊榮。而這一切轉型的幕後推手,正是八年前接手這座山村小學的資深教育家:利一奇校長。

十分在地,十分在意

2017年到任的利一奇校長,才剛踏進這所世外桃源般的學校,就被迫開始面對廢校危機。如同其他偏鄉小校,十分國小在少子化與人口外移面前早已奄奄一息,在利校長上任的第一年,小一新生的人數甚至只有一人 ,隨時都可能因為學生不足而遭到裁撤。

為了捍衛在地孩子們的受教權,並守護學校免於遭到裁撤,利一奇決定深入研究當地的人口結構,尋求解方。最終他發現:十分地區不僅人口高齡化嚴重,且有很多學童都是十分老街攤商的子女,並非在地居民,因此幼兒園畢業後就會離校,導致新生人數逐年下跌。

於是,得到結果的利一奇,啟動了一系列的改變。為了配合攤商上下班時間、使他們可以放心的讓孩子待在校園,他啟動了「早七晚七」的校園生活,把校園的開放時間調整為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而孩子們在校生活的這段期間,他也從課業輔導到生活作息等面向,全面投入教育現場,與他們同吃同住、一同成長,替他們安排三餐、才藝課程。

不過,利校長「深入在地」的轉型,也不僅止於配合在地的生活步調,他更將善用平溪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文化底蘊,將「在地認同」與「在地意識」融入教學活動中,並配合永續發展、環境保護等概念,深化孩子們的未來視野。

在地深化,多面向的永續教育

十分國小的永續教育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充分融入了在地的文化紋理,讓永續變成一件能從日常生活中感知的事情。「在實質層面,一定要讓大家對環境有『感』 。這種有感不是只靠嘴上說說,而是必須從小紮根,身體力行。」利一奇分享到:「因此,我會帶學生去了解生活環境中的一草一木,以及每一個環節,讓他們結合在地的利基,去發現在地的問題 。」

說起平溪、十分地區的文化特色,大多數人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絕對是天燈。也因此,天燈自然成為了利校長推動永續教育的其中一大主題。「我帶著他們思考,天燈可以是我們的喜悅,但也帶來一些困擾 。有沒有可能讓天燈不再只是天燈?」利校長分享到。而在思考過後,他便將天燈議題結合藝術教育,帶著學生撿拾廢棄天燈,並將它們做成天燈再生紙、天燈祈福卡、環保杯墊或其他文創品,讓學生實際參與資源循環的過程。

在解決現存的問題之後,下一步,就是釜底抽薪、正視問題的根源與因素。即使找到廢棄天燈的處理方式,但若新的天燈不斷的掉下來,也是於事無補。因此,利校長帶著學生探究讓天燈「完全不會掉下來」的解方,並從天燈的素材、設計著手,共同開發環保天燈。同時,他也帶領學生思考十分除了天燈之外的地方特色,最終緊扣在地的歷史文化脈絡,發展出結合礦業發展的旅遊方案,並綠色文旅影片。

「永續發展必須結合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以及更重要的社區發展。」利一奇總結到:「讓永續教育的精神,能夠真正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紮根。」而他所擘劃、結合環境教育、藝術美感、科技工程、地方文化的全方位永續教育模式,就十分成功的讓孩子們在日常中洞見到永續的可能性。

結合媒體,讓孩子自信表達

除了透過教學體驗讓孩子們實際參與永續創新的過程外,利一奇也積極透過科技與媒體的力量,替孩子們尋求話語權、把孩子們的影響力擴增放大。「我們希望透過孩子的角度來發聲,讓他們說出在學校學習到的,關於永續發展教育的作為與做法。」利一奇解釋到:「這是我們一開始的初衷。」

這一份初衷,最終也成功化為實際的行動,成了利校長帶領十分國小的孩子們連續三屆參與台灣文化創意協會「小網紅大夢想」短片選拔活動的原因。「一開始,我們抱持著嘗試的心態,畢竟我們沒有參加過這類活動,也不確定孩子們是否有能力完整表達我們想傳達的理念 。」利校長回憶道。第一屆參加時,他們以「十分永續生活」作為影片主題,分享自製的環保再生紙和環保科技天燈,結果最終榮獲優選。

第一次的肯定與殊榮,便成了他們持續參與、表達自我的動力。因此第二屆活動,他們仍持續鼓勵孩子們展現自己的潛能、將學校推動的有趣活動傳播出去。而到了第三屆,利校長更擴大範圍,不再局限於環境保護議題,更進一步探討如何帶動地區發展,包含拍攝旅遊影片、介紹新平溪煤礦產業等,以更多面向的視野引導孩子們進行永續表述。

學生主導,孩子也能影響大人

在一場場的永續體驗、一次次的短片拍攝之中,利校長除了引導學生外的另一項任務,就是將影響力的主角逐漸轉向學生。「在前期,也就是剛開始推動時,要讓孩子們對環境永續教育有『感』,這時候最大的影響者是我們的老師 。」他分析道:「到了後期,最具影響力的主角會是學生 。因為學生才是最重要的推動主力,而且他們會進一步影響自己的家庭,甚至影響整個社區 。」

利一奇強調,永續教育不是人云亦云的,要解決永續問題就必須要有聚焦在地的視野,讓孩子親身以五感洞察周遭的問題、親自解決在地的問題。一開始,勢必得由老師進行啟發、引導,但老師會逐漸轉為支持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從被動的覺知者,逐漸蛻變為主動的推廣者,最終發揮出自己的影響力。

「至於影響力的傳播,應善用這些網路平台進行推廣。未來要推動相關的永續發展活動,我認為媒體的力量不可或缺。」利一奇總結到:「所以我們會引導他們,將所學知識變得更精準、更聚焦。讓他們能在有限的媒體時間內,傳達最重要的觀念,並以最佳方式呈現,進而影響閱聽人。」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影響的社群除了自己的家庭與朋友外,更能拓展到更遠的地方,讓自己的意見掌握、影響更多的認同。

就像他說的,「小孩子一定會影響成人。」如果連小孩子都能做到,大人會被感動。而不論是利校長或是小網紅大夢想活動,都持續地在發覺孩子們的潛力與自信,讓更多下一代的青年能夠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從小時候、小地方、小理念開始,懷抱著大夢想、大視野,改變這個大世界。

小網紅大夢想第四屆報名資訊:https://www.tccs.org.tw/contest/